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减数分裂中,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发生的时期为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2.马铃薯为四倍体,它的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则马铃薯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有
A.96条 B.48条
C.24条 C.12条
A.野生型和突变型 B.野生型和野生型
C.突变型和野生型 D.突变型和突变型
6.某二倍体生物含有5个复等位基因,其显性等级序列为b=b
=b
>b
>b
,群体中可能出现的表型种类有
A.5种 B.6种 C.8种 D.15种
7.某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有80个T,若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dCTP分子数为
A.120 B.160 C.240 D.360
8.蚂蚁的体色遗传,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蚁与纯合体黑色蚁王(雌性)杂交,则子一代蚂蚁的体色是
A.3褐色:1黑色 B.蚁王和工蚁都是黑色,雄蚁都是褐色
C.全部褐色 D.蚁王和工蚁都是褐色,雄蚁都是黑色
9.减数分裂过程中,若18%的花母粉细胞在Aa和Bb两对基因间发生了交换,则产生的重组配子占总配子的比例为
A.3% B.9% C.18% D.36%
10.当放毒型草履虫(KK+卡巴粒)与敏感型草履虫(kk)杂交,若接合的时间短,则后代的情况为
A.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敏感型)
B.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敏感型)
C.KK(敏感型)与kk+卡巴粒(敏感型)
D.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卡巴粒(放毒型)
11.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出现11个联会复合体,后期I还观察到染色体桥出现,则该水稻的染色体发生了
A.缺失和臂间倒位 B.缺失和臂内倒位
C.易位和臂间倒位 D.易位和臂内倒位
12.人的ABO血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I、I
、i控制,I
和I
对i都是显性,I
和I
为共显性。一对均为AB血型的夫妇所生的孩子中不可能有
A.AB血型 B.A血型 C.B血型 D.O血型
13.玉米A_B_C_的种子为有色籽粒,其它均为无色。一个有色籽粒的植株用下列3个不同基因型植株测交结果为:(1)用aabbCC的植株测交,后代产生50%的有色粒;(2)用aaBBcc的植株测交,产生25%的有色粒;(3)用AAbbcc植株测交,产生50%的有色粒;则该有色籽粒植株的基因型为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14.一只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一代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用这只子一代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为:1白眼雄果蝇:2红眼雌果蝇。则这只子一代的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是
A.重复 B.缺失 C.倒位 D.基因突变
15.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中,组合S(rr)×N(RR)的F遗传组成和育性分别为
A.S(Rr),可育 B.S(Rr),不育
C.N(Rr),可育 D.N(Rr),不育
16.西瓜的一个染色体组有11条染色体,在四倍体(♀)×二倍体(♂)所结出的西瓜中,果肉细胞、种皮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染色体个数依次为
A.33,33,33,55 B.33,33,33,66
C.44,44,33,55 D.44,44,33,66
17.以下群体未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D=0.36,H=0.48,R=0.16 B.D=0.09,H=0.42,R=0.49
C.D=0.04,H=0.32,R=0.64 D.D=0.49,H=0.26,R=0.25
18.在数量性状遗传中,高株(HH
H
H
h
h
)与矮株(h
h
h
h
H
H
)杂交,F
全部表现为中间高度。若3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在960株的F
群体中,超高植株数约为
A.105 B.90 C.45 D.15
19.在两对性状的遗传中,若F表型出现9:6:1的分离比例,则该遗传方式为
A.互补作用 B.积加作用 C.上位效用 D.抑制作用
20.某男孩是色盲患者,但是他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选择题参考答案:
1-5 BABCB 6-10 CDBCD 11-15 DDCBA 16-20 CDDB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22.1909年()发表了“纯系学说”,并最先提出()一词。
23-24.某杂合体细胞内含有3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该杂种能形成()种配子,其中含有全部母本染色体的配子占()。
25.牛的毛色花斑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但花斑的大小受一组微效基因的影响,这一组微效基因遗传学上称为()。
26-27.玉米(2n=20)在细胞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为();减数分裂末期II的染色体数为()。
28.一段DNA分子中的胞嘧啶核苷酸占17%,则该DNA中的腺嘌吟核苷酸占().
29-31.在DNA合成中,一条新链连续合成,这条链称为()。另一条新链不连续合成,不连续合成的单链片段称为(),这条链称为()。
32.已知母鸡中芦花鸡的比例为60%,则公鸡中芦花鸡的比例为()。
33-36.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F呈现粉红花,这种显性表现称为();F
的表型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
37.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各对基因独立遗传,自交5代后的纯合率是()。
38.玉米籽粒有色饱满(CCShSh)与无色凹陷(ccshsh)杂交后,对F测交获得有色饱满4032粒、有色凹陷149粒、无色饱满152粒、无色凹陷4035粒,则基因c与sh之间的遗传距离是().
39-40.在2n合子的基础上,少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多了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称为()。
41-42.一粒小麦(2n=14)和普通小麦(2n=42)杂交,F减数分裂前期I能观察到()个二价体和()个单价体。
43-44.DNA修复的4种形式为光修复、()、暗修复和()。
45-46.一个细菌细胞的DNA与另一个细菌细胞DNA交换重组的4种不同方式有转导、()、性导和()。
47.某核基因编码区的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5'AGTTAC3',则该基因mRNA碱基序列为()。
48-49.解释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假说有()和()。
50.在突变平衡的情况下,A的基因频率是0.7,正向突变率是0.0003,则反向突变率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51.基因突变
52.相引相
53.染色质
54.超亲遗传
55.中心法则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22. 约翰生 基因
23-24. 8 1/8
25.修饰基因
26-27. 20 10
28. 33%
29-31. 先导链 冈崎片段 后随链
32. 16%
33-36.不完全显性 25% 50% 25%
37.90.91%
38.3.5
39-40. 单体 缺体
41-42. 21 84
43-44. 重组修复 SOS修复
45-46.转化 接合
47.3’AGUUAC5'
48-49. 显性假说 超显性假说
50.0.0007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5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52.相引相: 两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相应节段的交换
53.染色质:染色质最早是1879年Flemming提出的用以描述核中染色后强烈着色的物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
54.超亲遗传:在F2或以后世代中,由于基因重组而在某种性状上出现超越亲本的个体的现象。
55.中心法则: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1]提出。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56.桃树(2n=16)根尖细胞分裂前期可观察到8个二价体。
57.20个胚囊母细胞最多形成20个卵细胞,20个花粉母细胞最多形成80个精细胞。
58.同一核糖体根据与其结合的mRNA的不同,可以合成不同种类的多肽。
59.三联体密码中,第一个、第二个通常比第三个碱基重要。
60.一只基因型为AB/ab的雌家蚕最多能产生4种类型的卵子。
61.两个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开橙色花,则这两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不同的。
62.连锁交换定律与独立分配定律的本质区别在于产生配子后配子能否随即结合。
63.符合系数的变幅通常在0-0.5之间,干扰越严重符合系数越小。
64.所谓伴性遗传,是指某性状仅在一种性别中表现。
65.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变异呈现不连续性。
66.交换价值越大,基因的连锁强度越小。
67.纯系学说区分了可遗传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指出了选择的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性。
68.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一般正突变小于反突变发生的频率,以保持物种的稳定。
69.易位最明显的遗传效应就是导致易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性。
70.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a定位时,该基因不在单体染色体上时F全部A表型。
71.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属于母性影响,后代表型决定于母体的表型。
72.一般来说,群体越大,遗传漂变的作用越小。
73.上下代间遗传的是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74.以噬菌体为媒介,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为性导。
75.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菌后,必须通过偶数次交换才能整合到寄主的环状染色体上。
五、简单题(共18分)
76.简述mRNA、tRNA、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3分)
77.简述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步骤。(4分)
78.简述自交和回交遗传效应的不同点。(3分)
79.何为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简述两者表现的区别。(4分)
80.简述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4分)
六、分析计算题(共32分)
81.(10分)基因型为HH的有角母羊与基因型为hh的无角公羊交配,子一代公羊有角,母羊无角。而羊的毛色遗传中,白毛基因W对黑毛基因W是完全显性。H(h)与W(w)独立。试问:(1)纯种有角白毛公羊与纯种无角黑毛母羊杂交,子一代和子二代的表型如何?(2)用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杂交,产生了下列子代:公羊表型及比例为有角白毛,
有角黑毛,
无角白毛,
无角黑毛;母羊表型及比例为
无角黑毛,
无角白毛。则亲本基因型如何?
82.(8分)将灰身长翅BBVV的果蝇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进行杂交,子一代灰身长翅,试问:(1)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何?(2)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如何?(已知b与v间图距为16cM)
83.(6分)一株黄花、正常叶、高茎的F番茄与白花、斑驳叶、矮茎(wwmmdd)番茄测交,结果如下:
黄花、正常叶、矮茎87株 黄花、正常叶、高茎11株
黄花、斑驳叶、矮茎12株 黄花、斑驳叶、高茎88株
白花、正常叶、矮茎89株 白花、正常叶、高茎13株
白花、斑驳叶、矮茎12株 白花、斑驳叶、高茎88株
试说明这3对基因的遗传关系,并计算重组率。
84.(8分)对某地居民的ABO血型调查发现,居民中A型血占24%。O型血占25%,试问(1)基因I、I
和i的频率是多少?(2)B型血和AB型血的频率是多少?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56-60 √√√√√ 61-65 ×××××
66-70 ×√×√√ 71-75 √√××√
五、简单题(共18分)
76.mRNA, 又叫信使RNA,它负责将DNA中的信息传递到核糖体。
tRNA,即转运RNA负责搬运氨基酸。
rRNA,它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tRNA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核糖体,其功能是作为mRNA的支架,使mRNA分子在其上展开,实现蛋白质的合成。它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装配机”。
77.
⑴目的基因的制备,所谓目的基因就是按照设计所需要转移的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基因组中直接切割得到。
⑵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重组,所谓克隆载体就是承载和保护目的基因带入受体细胞的运载者,如质粒,λ噬菌体,病毒等。
⑶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所谓受体细胞就是接受外源目的基因的细胞,大肠杆菌是用得最多的原核细胞受体,另外,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可作为受体细胞,把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要用到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
⑷克隆子的筛选和鉴定,带有目的基因的克隆子有没有组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去,目的基因有没有在宿主细胞中通过转录、翻译表达出预先设计中想要得到的产物和表达产物如何分离、纯化等技术内容。
78.相同点:通过连续多代进行,都使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且纯合率相同。
不同点:(1)纯合基因型种类:回交是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种纯合基因型 。
(2)纯合进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纯合率(A%)是指轮回亲本一种纯合基因型的所占的比例;而自交后代中的A%是2n 种纯合基因型的纯合率的总和。
79.
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叫隐性突变,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叫显性突变。绝大多数为隐性突变。
(1)对于性细胞: 如果是显性突变,即aa→Aa,可通过受精过程传递给后代,并立即表现出来。如果是隐性突变,即AA→Aa,当代不表现,只有等到第二代突变基因处于纯合状态才能表现出来。
(2)对于体细胞:如果显性突变,当代表现,同原来性状并存,形成镶合体。突变越早,范围越大,反之越小。果树上许多“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引起的,一旦发现可及时扦插、嫁接或组培加以繁殖保留。如果是隐性突变,当代不表现。
基因突变导致原来的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而且是不定向的:即一个基因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但较多的是隐性突变。
80.
遗传平衡定律:一个群体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群体中各个体的比例可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
遗传平衡定律包括三个步骤:1.从亲本到所产生的配子;2.从配子的结合到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3.从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
遗传平衡所指的种群是理想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